乳腺癌的筛查有多重要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筛查能显著降低晚期癌症风险,早期发现可通过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临床乳腺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基因检测五种方式实现。

1、乳腺超声:

高频超声无辐射且适合致密型乳腺组织,能清晰显示肿块形态与血流信号。40岁以下女性或哺乳期人群建议每年1次,对囊实性结节鉴别准确率达90%以上。检查前需避开月经周期第7-14天以减少激素干扰。

2、乳腺X线摄影:

钼靶检查对钙化灶敏感度超85%,是40岁以上女性首选筛查手段。双乳需分别进行头足位和侧斜位拍摄,检出2mm以上微小病灶。国际指南推荐每2年检查1次,但重度乳腺增生者需缩短间隔。

3、临床触诊:

专业医师通过触诊可发现1cm以上肿块,检查包括乳头挤压观察溢液、淋巴结触诊等步骤。每月月经结束后3-5天建议居家自检,采用同心圆法或放射状手法系统触摸,发现皮肤凹陷或橘皮样改变需立即就医。

4、核磁共振:

增强MRI对多中心病灶检出率高达95%,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等高危人群。检查需注射钆对比剂,通过动态增强曲线鉴别良恶性,但费用较高且存在假阳性可能。

5、基因检测:

BRCA1/2基因筛查可预测遗传性乳腺癌风险,检测阳性者需提前5-10年开始影像学监测。其他相关基因包括PALB2、TP53等,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多基因panel检测。

规律筛查需配合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30g膳食纤维及500g十字花科蔬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及过量酒精摄入,哺乳可降低雌激素暴露风险。筛查异常时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空心针活检或麦默通微创手术确诊,术后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来曲唑、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或放疗等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