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脏造影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3.26万次浏览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造影检查可能产生轻微辐射暴露、造影剂过敏反应、短暂肾功能影响、血管穿刺并发症及心理应激反应等风险,通常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后规范操作。

1. 辐射暴露:

冠状动脉造影需X线引导,单次检查辐射量约2-10mSv,相当于自然环境下半年累积量。辐射风险随检查次数增加,孕妇及儿童需谨慎。现代设备采用低剂量技术可减少50%以上辐射,检查时铅防护能屏蔽非靶区。

2. 造影剂反应:

含碘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度表现为皮肤瘙痒、恶心,发生率约1%-3%;重度过敏可致喉头水肿或休克,概率低于0.1%。术前需询问海鲜过敏史,高危人群可选用等渗造影剂或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

3. 肾损伤风险:

造影剂经肾脏代谢,可能引发造影剂肾病,表现为术后48小时内肌酐升高。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风险增加3-5倍。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水化治疗、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

4. 血管并发症:

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可能导致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约1%-2%。严重者需压迫止血或血管缝合。术前评估凝血功能,术后加压包扎6-8小时可降低风险。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血管夹层或穿孔。

5. 心理应激:

检查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可能引发心悸、血压波动,术前焦虑发生率达30%。可通过音乐疗法、呼吸训练缓解,严重病例需心理评估。导管室环境低温可能加重应激反应,适当保暖有助于平稳心率。

心脏造影后建议24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每日饮水量建议2000ml以上,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术后可适当补充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蓝莓、番茄等食物。观察尿量变化及穿刺点有无渗血,出现心慌、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桡动脉路径者需每日进行握力球训练预防血管痉挛,检查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