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胰腺炎与胰腺癌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包括发病机制、病程进展、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胰腺炎多由胆石症、酒精滥用或高脂血症等诱发,属于炎症反应;胰腺癌则与基因突变、吸烟、慢性胰腺炎长期刺激等致癌因素相关。急性胰腺炎可逆,胰腺癌为恶性增殖性疾病。
胰腺炎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伴呕吐,血淀粉酶升高;胰腺癌早期无症状,进展后出现无痛性黄疸、消瘦,CA19-9肿瘤标志物异常。胰腺炎疼痛呈带状放射,胰腺癌疼痛持续且夜间加重。
急性胰腺炎病程数日至数周,重症可致胰腺坏死;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导致胰腺钙化。胰腺癌呈隐匿进展,确诊时多属晚期,平均生存期不足1年。
胰腺炎通过CT显示胰腺水肿或坏死,血尿淀粉酶确诊;胰腺癌需增强CT/MRI发现占位,超声内镜引导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如导管腺癌占90%。
胰腺炎采用禁食、生长抑素如奥曲肽抑制胰酶分泌,重症需坏死组织清除术。胰腺癌早期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晚期以吉西他滨化疗为主,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适用于特定基因型。
日常需戒烟限酒、低脂饮食,胰腺炎康复期建议补充胰酶制剂;胰腺癌术后需定期复查CT及肿瘤标志物。两者均需消化科专科随访,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慢性胰腺炎患者应每年进行影像学筛查以防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