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胰腺癌早期可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高危人群筛查、症状识别及基因检测等方式发现。胰腺癌可能与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遗传因素及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黄疸、消瘦、消化不良及血糖异常等症状。
CA19-9是胰腺癌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联合CEA和CA125检测可提高早期筛查敏感性。约80%胰腺癌患者CA19-9水平升高,但需注意慢性胰腺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检测一次,异常者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作为初筛手段,但对小于2cm的肿瘤检出率不足50%。增强CT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检出率提升至85%以上。MRI联合MRCP对胰管扩张的敏感度达90%,适用于碘造影剂过敏者。PET-CT对转移灶检测更具优势,但费用较高。
长期吸烟者、新发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及肥胖人群属高危群体。建议40岁后每年进行胰腺专项体检,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5岁。新发糖尿病且体重下降明显者应警惕胰腺癌可能。
无诱因的上腹部持续隐痛是常见首发症状,疼痛常向腰背部放射。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伴陶土样大便提示胰头癌可能。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10%需警惕,约60%患者伴有食欲减退。部分患者会出现突发血糖波动或脂肪泻。
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者患病风险增加5-10倍。林奇综合征家族需监测MLH1/MSH2基因。建议有2名以上直系亲属患病者进行遗传咨询,阳性者每半年做EUS检查。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鉴别胰腺癌与慢性炎症。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硒元素。规律进行有氧运动,控制BMI在18.5-24之间。戒烟限酒,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不明原因消瘦时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肝胆胰外科,完善肿瘤标志物和增强CT检查。胰腺癌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手术根治率,5年生存率可从5%提升至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