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慢性盆腔炎治疗周期通常为1-3个月,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急性症状控制需2-4周,常见表现为下腹坠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此阶段需足量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甲硝唑,配合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仍需持续用药1周巩固。
持续治疗需4-8周,多与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等病理改变有关。可联合中药灌肠如金刚藤胶囊、物理治疗超短波疗法,伴随腰骶酸痛者需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
病程可能延长至3-6个月,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合并阴道炎患者。需排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同时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衡。
输卵管阻塞或盆腔脓肿需3个月以上,可能需腹腔镜手术松解粘连或脓肿引流。术后配合中药热敷血竭散预防复发,此类患者妊娠率可能受影响。
症状消失后仍需1-2个月调理,定期复查白带常规和B超。日常避免久坐、盆浴,推荐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血液循环,经期严格禁止性生活。
治疗期间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沸水烫洗。饮食宜补充蛋白质鱼肉、鸡蛋及维生素C猕猴桃、西兰花,忌辛辣刺激食物。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盆腔血流,但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性运动。若治疗3个月后仍有持续疼痛或异常出血,需考虑腹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