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饮食结构调整、血糖监测、适量运动、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方式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增加、胎盘激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肥胖、年龄等因素引起。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每日分5-6餐进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绿叶蔬菜、豆类、苹果等。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每餐主食不超过75克,避免精制糖和果汁。
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记录饮食与血糖变化关系,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选择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监测运动前后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可用于部分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发育情况,多数药物妊娠分级为B级或C级。
当饮食运动控制不佳时,需采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胰岛素剂量需根据血糖水平个体化调整,注射后需按时进餐。
妊娠期糖尿病管理需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每日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牛奶的摄入。适当增加核桃、亚麻籽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定期进行产科检查和胎儿超声监测,控制体重增长在建议范围内。出现视力模糊、多尿、口渴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评估糖尿病转归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