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经常吃甜食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肥胖、代谢紊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控制措施包括减少精制糖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就医干预。
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腺β细胞持续超负荷工作。这与果糖代谢产生的肝脏脂肪沉积有关,可能引发空腹血糖异常。建议用低升糖指数食物替代甜食,如燕麦、藜麦等全谷物。
过量糖分转化为脂肪堆积在内脏器官,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腰围超标者需控制每日添加糖在25克以下,优先选择天然甜味食物如莓果、苹果。
高糖饮食常伴随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三者协同加速血管损伤。典型表现为糖耐量受损合并甘油三酯升高,需通过有氧运动和阻力训练改善代谢,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携带TCF7L2等糖尿病易感基因者,胰腺功能更易受糖毒性损害。这类人群即使BMI正常也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发现异常可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干预。
甜食成瘾性会改变大脑奖赏回路,形成恶性循环。建立正餐蛋白质优先的进食顺序,采用代糖过渡,必要时可寻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戒断糖瘾。
预防糖尿病需建立综合管理方案,每日膳食中蔬菜应占餐盘一半,配合每周3次抗阻训练。监测指标除空腹血糖外,还应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已出现多饮多尿症状者需内分泌科就诊,必要时进行OGTT试验明确诊断。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更严格控制添加糖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