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炎可通过抽血检查辅助诊断,血液检测能反映感染指标、炎症程度及病原体线索,常用项目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病原体抗体检测等。
血常规是肺炎筛查的基础项目,细菌性肺炎常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性肺炎可能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下降或血小板异常,但需结合影像学确认。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能评估炎症严重程度。细菌感染时PCT升高更显著,CRP在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中也会增高,二者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血清抗体检测可辅助判断病原体类型,如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流感病毒抗体等。但抗体产生需要时间,早期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核酸检测提高准确性。
重症肺炎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通过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评估呼吸功能。低氧血症提示病情危重,是判断是否需氧疗或机械通气的重要依据。
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测能发现并发症。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伴转氨酶升高,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低钠血症,这些异常指标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
肺炎诊断需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测起辅助作用。日常护理需保持空气流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适当进行呼吸训练。出现持续发热、呼吸急促症状应及时复查血象,老年患者或基础疾病人群更需密切监测血液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