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隐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未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的阶段,可分为早期隐性梅毒和晚期隐性梅毒,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
隐性梅毒患者体内存在梅毒螺旋体,但无硬下疳、皮疹等典型表现。感染后2年内为早期隐性梅毒,2年以上属晚期隐性梅毒,均具有传染性。
诊断依赖于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如RPR和特异性抗体试验如TPPA。假阳性可能见于妊娠、自身免疫病等情况,需结合临床判断。
早期隐性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或血液传播。晚期隐性梅毒传染性降低,但孕妇仍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可能进展为神经梅毒或心血管梅毒。晚期隐性梅毒患者可能出现主动脉炎、树胶样肿等不可逆损害。
青霉素是首选药物,苄星青霉素肌注可有效清除病原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清滴度。
隐性梅毒患者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性伴侣需同步筛查。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清学指标直至转阴,妊娠期患者需加强母婴阻断。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