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引产针通常注射在孕妇的子宫壁或羊膜腔内,具体位置需根据孕周和医疗方案确定。
适用于妊娠16周后,医生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经腹壁刺入羊膜腔,注入利凡诺等引产药物。该方法药物直接作用于胎儿及胎盘,起效较快,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多用于早期妊娠终止,将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注射于子宫颈或宫体肌肉层。注射后药物促进子宫收缩,需配合密切监测宫缩强度和出血情况。
部分情况下采用米索前列醇阴道栓剂替代注射,药物经黏膜吸收后诱发宫缩。该方法避免穿刺创伤,但需多次给药并观察药物反应。
临床常采用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前列腺素注射,通过阻断孕激素受体和刺激宫缩双重机制引产。该方案成功率较高,需在48小时内完成全过程监测。
对于瘢痕子宫或胎盘异常者,需选择避开胎盘附着点的注射位置,必要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等预处理降低大出血风险。所有操作均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引产术后需卧床观察6小时以上,监测体温、脉搏及阴道出血量。饮食建议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等,避免生冷刺激。恢复期适当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但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时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