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宫腔粘连可能由子宫内膜损伤、感染因素、手术操作、激素水平异常、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宫腔镜分离术、药物治疗、物理屏障预防、激素替代疗法、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
人工流产、刮宫术等宫腔操作易导致基底层内膜受损,裸露的肌层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纤维化粘连。轻度粘连可通过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促进内膜再生,常用药物包括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
子宫内膜炎、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等慢性炎症会造成内膜基质破坏,炎性渗出物机化形成粘连带。这种情况需先控制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感染控制后行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等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术后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发生异常粘连。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作为物理屏障,配合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有效预防粘连形成。
雌激素水平低下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修复能力减弱易形成粘连。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闭经等症状。需进行激素六项检查,采用补佳乐、克龄蒙等药物进行周期治疗。
苗勒管发育异常如子宫纵隔、双角子宫等畸形,宫腔形态异常更易发生粘连。这类患者往往有原发性不孕或反复流产病史,需通过三维超声或核磁共振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矫正畸形。
预防宫腔粘连需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术后可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锌制剂促进内膜修复。日常保持外阴清洁,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出现月经量突然减少、痛经加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早期轻度粘连通过宫腔灌注生长因子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