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胃癌中期生存期与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5年生存率约为30%-50%。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包括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治疗响应、营养状态和心理因素。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预后差异显著。肠型胃癌生长较慢,对化疗敏感度较高;弥漫型胃癌侵袭性强,易发生腹膜转移。低分化腺癌的5年生存率比高分化腺癌低15%-20%。通过免疫组化检测HER2、PD-L1等标志物可指导靶向治疗选择。
N1期1-2枚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约45%,N2期3-6枚转移降至30%。腹腔镜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直接影响复发风险。PET-CT检查可发现常规影像难以检测的微转移灶。
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化疗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根治性手术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和术后辅助放化疗。对于HER2阳性患者可联合曲妥珠单抗,PD-L1高表达者可考虑免疫治疗。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时,需进行2周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经鼻肠管给予短肽型营养剂,逐步过渡到低脂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营养不良会使化疗耐受性下降40%。
确诊后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60%,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治疗依从性。参加抗癌社团的患者3年生存率提高12%,正念训练能降低皮质醇水平20%-30%。疼痛管理需结合药物与非药物方法。
胃癌中期患者需建立包含肿瘤科、营养科、心理科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术后每3个月复查胃镜和肿瘤标志物,前2年为复发高峰期。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制,每日5-6餐,优先选择蒸煮烹饪方式。康复期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每周累计150分钟。出现呕血、持续腹痛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诊。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戒酒可降低二次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