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死与脑梗塞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前者强调病理结果脑组织坏死,后者侧重血管阻塞过程,临床均指脑动脉阻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医学术语,特指因脑血流中断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坏死;脑梗塞cerebral embolism多用于描述血栓或栓子阻塞脑血管的过程。现代医学指南统一采用"脑梗死"作为标准诊断名称。
脑梗死包含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占70%和心源性栓塞占20%两种主要类型。前者指脑血管自身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后者指心脏脱落的栓子阻塞远端脑血管,均会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血管阻塞后,脑组织经历缺血中心区不可逆坏死和缺血半暗带可挽救区域的病理变化。6小时内缺血半暗带逐渐转化为坏死区,这是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
两者均表现为突发偏瘫、面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心源性栓塞起病更急骤秒至分钟达高峰,血栓形成型症状多呈阶梯式进展小时至日加重。大面积梗死可出现意识障碍、脑疝等危重表现。
急性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阿替普酶、血管内取栓、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恢复期需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房颤,康复训练改善功能。预防复发需长期服用他汀类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
日常需监测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配合有氧运动。房颤患者需抗凝治疗华法林、利伐沙班,戒烟限酒可降低30%复发风险。出现言语含糊、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每延迟1小时治疗将损失1.2亿脑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