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是怎么回事

邵彬 副主任医师

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腹主动脉瘤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炎、创伤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治疗、开放手术、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

1、动脉硬化:

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因素导致动脉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管弹性降低后局部扩张形成瘤体。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常用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

2、血压影响:

未控制的高血压使血管壁承受持续高压冲击,中膜层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收缩压>140mmHg时,瘤体年增长率可达5mm以上。建议采用低钠饮食配合比索洛尔、缬沙坦等降压药。

3、炎症损伤:

大动脉炎、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破坏血管壁三层结构,炎症因子持续侵蚀导致局部薄弱。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腰背痛症状,C反应蛋白升高时需使用泼尼松、甲氨蝶呤控制活动期炎症。

4、创伤因素:

车祸撞击、穿刺伤等外力直接损伤动脉壁,愈合过程中形成纤维化瘢痕区。这类瘤体易发生形态不规则改变,增强CT可见血管壁连续性中断,需优先考虑覆膜支架隔绝术。

5、遗传缺陷:

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导致血管壁胶原蛋白合成异常,超声显示弥漫性动脉扩张。这类患者常合并晶状体脱位、鸡胸体征,建议每年进行全主动脉磁共振检查。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突然弯腰动作,推荐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限制动物内脏摄入。瘤体直径>5cm或半年增长>1cm时需限期手术,可选择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或腔内修复术。术后三个月内每周监测体温及腹痛情况,定期复查CTA评估内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