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腹主动脉瘤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感染及创伤等原因引起。
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因素导致动脉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并引发慢性炎症,血管中层弹性纤维断裂退化,最终使腹主动脉局部扩张。控制血脂、戒烟是基础干预措施。
持续血压升高对血管壁产生机械应力,加速中膜层胶原蛋白降解,血管壁逐渐薄弱膨出。定期监测血压并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可延缓病情进展。
马凡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血管壁结构蛋白异常,患病风险较常人高30倍。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接受超声筛查。
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侵袭动脉壁引发感染性动脉炎,局部炎症反应破坏血管正常结构。需针对病原体使用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
车祸撞击、穿刺伤等外力直接损伤动脉壁,或医源性导管操作造成血管内膜撕裂,血液冲击中膜形成假性动脉瘤。急性创伤后需紧急进行CTA评估。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举重等增加腹压的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建议50岁以上男性吸烟者每年接受腹部超声检查,瘤体直径超过5cm或年增长>1cm需考虑血管内支架修复术或开放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