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血压低是什么原因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长期血压低可能由生理性脱水、营养不足、药物副作用、内分泌紊乱、心脏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脱水:

水分摄入不足或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减少,引发低血压。可通过增加饮水量、补充电解质溶液改善,每日建议饮用1.5-2升水,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钠钾的饮品如淡盐水或椰子水。

2、营养缺乏:

长期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可能导致贫血性低血压。建议摄入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配合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硫酸亚铁、维生素B复合剂。

3、药物影响: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能引发继发性低血压。需定期监测血压,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艾迪生病会导致代谢率下降和血压调节异常。可能与自身免疫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乏力、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氢化可的松控制原发病。

5、心脏病变:

心动过缓、心力衰竭或心肌病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炎等因素有关,常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需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严重者需植入起搏器或接受血运重建手术。

建议低血压人群每日监测血压变化,采用高盐饮食每日6-8g氯化钠,穿着弹力袜改善循环。可进行游泳、瑜伽等增强血管张力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若伴随晕厥、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钠摄入量,定期复查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