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震荡可能由头部撞击、运动损伤、跌倒事故、交通事故、暴力行为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观察、症状管理、认知康复、心理疏导、医疗干预等方式治疗。
脑震荡最常见的原因是头部遭受直接撞击,如运动中的激烈碰撞或工作中重物砸伤。这类冲击会导致大脑在颅骨内短暂移位,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建议伤后立即停止活动,24小时内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并监测意识状态。若出现持续头痛或呕吐需就医排除颅内出血。
足球、拳击等高对抗性运动中头部接触易诱发脑震荡。橄榄球运动员每年约有10%发生脑震荡,主要与不规范的冲撞动作有关。运动时佩戴专业护具可降低风险,伤后需严格执行阶梯式恢复训练,从散步过渡到有氧运动再逐步恢复专项训练。
老年人或儿童因平衡能力不足跌倒时头部着地可能造成脑震荡。浴室防滑垫、楼梯扶手等家居防护措施能有效预防。伤后应保持环境安静,控制光线和噪音刺激,每日记录症状变化,头痛可冷敷前额。
追尾或侧面撞击产生的加速-减速效应会使大脑剧烈晃动。车内需正确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婴幼儿应配备安全座椅。事故后即使无明显外伤也需医学评估,可能出现延迟性症状如注意力涣散、睡眠紊乱。
遭受拳击或钝器击打时,冲击力经颅骨传导至脑组织。此类损伤常伴随颅骨骨折风险,急诊需进行CT检查。康复期建议进行计算机化神经认知测试,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
脑震荡恢复期需保证每晚7-9小时睡眠,饮食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恢复运动前应完成平衡训练、反应速度测试等医学评估,建议从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开始逐步恢复体能,持续时间超过3周仍未缓解需神经科专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