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震荡后遗症是头部外伤后出现的持续性功能障碍,可能由神经损伤、代谢紊乱、心理因素、炎症反应、自主神经失调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症状。
脑震荡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持续性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脑部微损伤导致神经传导异常有关。头痛常表现为钝痛或压迫感,头晕可能伴随平衡障碍。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症状。
约30%-50%患者会出现失眠或嗜睡,与脑干网状结构受损相关。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或昼夜节律紊乱。建立规律作息时间,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助眠药物。
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是典型表现,前额叶和海马体功能受损是主要原因。患者可能出现工作记忆容量降低、信息处理速度变慢。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卡片游戏、数字排序练习有助于功能恢复。
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40%,与杏仁核过度激活和5-羟色胺系统紊乱有关。症状包括易怒、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心理疏导结合正念训练可改善情绪,严重时需使用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
部分患者出现光敏感或噪声不耐受,与丘脑过滤功能异常相关。表现为对强光、嘈杂环境的耐受度降低。佩戴防蓝光眼镜、使用耳塞等适应性措施可减轻不适。
脑震荡后遗症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摄入。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对抗性体育活动。建立症状日记记录每日变化,定期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若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进行性加重,需及时复查头颅MRI排除慢性创伤性脑病可能。康复过程中应避免二次头部撞击,必要时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改善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