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食道炎和食道癌最明显区别在于病因、症状特征及疾病性质。炎症性病变多表现为短期可逆性症状,癌症则呈现进行性加重的典型恶性特征。
食道炎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呈烧灼样或针刺样,进食后加重但抗酸治疗可缓解。食道癌早期可能无痛,进展期出现持续性钝痛,与进食无关且镇痛药效果差。
食道炎吞咽不适多呈间歇性,伴反酸嗳气,改变体位可能减轻。食道癌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从固体食物到流质渐进性阻塞,常伴食物反流。
食道炎出血多为隐性,表现为粪便潜血阳性或少量呕血。食道癌可突发大量呕血,血色鲜红或咖啡样,易导致贫血和黑便。
食道炎症状反复但总体可控,对症治疗2-4周多能缓解。食道癌症状持续恶化,3-6个月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超过10%、声音嘶哑等转移症状。
食道炎患者通常仅表现局部症状,生命体征稳定。食道癌晚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区叩痛等转移体征,部分患者可触及锁骨上淋巴结。
建议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或消瘦的患者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前避免自行服用抑酸药物。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过热饮食,控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食管癌高危人群需每年进行内镜筛查,戒烟限酒可降低发病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A、C及锌元素有助于维护食管黏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