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怎么引起的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卒中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吸烟酗酒、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降压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管介入手术、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诱因,持续高压导致脑动脉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和规律运动,必要时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或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

2、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或脑动脉斑块脱落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脂、糖尿病密切相关。控制低密度脂蛋白需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伴随头晕、肢体麻木症状时需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

3、心房颤动:

心脏房颤导致左心房血栓形成,血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引发栓塞。确诊后需长期抗凝治疗,常用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需警惕脑栓塞。

4、不良生活习惯:

每日吸烟超过20支可使卒中风险提升3倍,酒精摄入量>60g/日会损伤血管内皮。建议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戒断烟瘾,限制饮酒量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5、血管结构异常:

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先天性疾病易导致出血性脑卒中,典型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伴喷射性呕吐。确诊需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治疗方式包括血管栓塞术或搭桥手术。

预防脑卒中需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深色蔬菜300g以上,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已患病者应定期复查颈动脉彩超和凝血功能,康复期进行步态训练和语言功能锻炼,出现新发头痛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