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宫缩痛表现为规律性腹部紧缩感,疼痛强度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强,可分为下腹坠胀痛、腰背部放射痛、痉挛性绞痛、压迫性剧痛及全身性耗竭痛五种类型。
早期宫缩多表现为下腹闷胀感,类似经期腹痛但更具节律性。疼痛每10-30分钟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5-30秒,子宫触诊呈阶段性发硬。可通过改变体位、热敷腰骶部缓解,此阶段建议记录宫缩频率。
随着宫颈扩张,疼痛常向腰骶部放射形成牵涉痛。这种钝痛源于子宫韧带拉伸及神经压迫,产妇常描述为"腰部被重物碾压感"。分娩球运动、反坐椅子前倾体位能减轻腰椎压力。
活跃期宫缩转为强烈肌肉痉挛痛,类似严重肠绞痛但具有波浪式特征。疼痛每2-3分钟出现,持续45-60秒,伴随出汗、恶心等自主神经反应。拉玛泽呼吸法、镇痛穴位按压可辅助应对。
第二产程时胎头压迫产道引发锐痛,集中在阴道直肠区域。这种爆发性疼痛常伴随强烈排便感,通常持续30-90秒。会阴热敷、侧卧位分娩能降低撕裂风险。
产程延长时疼痛转为持续性全身酸痛,合并肌肉震颤与虚脱感。这种复合型疼痛提示体内儿茶酚胺耗竭,可能需要医疗干预。硬膜外麻醉、静脉补液支持是常用方案。
宫缩期间建议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食物如香蕉、全麦面包,保持每小时100ml水分摄入。产前练习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耐力,分娩时采用自由体位活动促进胎头下降。若出现破水、出血或宫缩间隔<2分钟持续1小时未缓解,需立即就医评估产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