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血常规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孟莉 主任医师

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血常规检查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等指标初步判断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病毒感染则常见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防御细胞会大量增殖,导致白细胞总数显著上升,同时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病毒感染时,机体通过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应答,表现为淋巴细胞绝对值或比例增高,部分病毒如流感病毒可能引起白细胞总数下降。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可作为辅助判断依据,细菌感染时这两项指标升高更为显著。

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提示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杆菌或EB病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病。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与成人不同的血常规表现,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血常规结果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发热患者若伴有咽部脓苔、咳黄痰等局部化脓性表现,更倾向细菌感染;而流涕、声嘶等卡他症状多提示病毒感染。对于持续发热或病情加重者,建议进行血培养、病毒抗原检测等进一步检查。日常应注意手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流感季节可接种疫苗预防。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摄入,发热期间需适量增加饮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