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祛寒湿常用的中成药有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独活寄生合剂等。寒湿体质多表现为畏寒肢冷、关节酸痛、腹胀便溏等症状,中成药选择需结合具体证型。
适用于脾胃虚寒型寒湿证,主要成分为附子、党参、白术等,具有温中散寒功效。能改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阴虚火旺者慎用。
针对脾虚湿盛型寒湿,含人参、茯苓、白术等成分,侧重健脾化湿。对食欲不振、肢体困重效果显著,感冒发热时需暂停服用。
主治寒湿痹阻经络,含独活、桑寄生等药材,擅长祛风除湿。适用于腰膝冷痛、屈伸不利的关节症状,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使用。
针对外感寒湿内伤湿滞,广藿香、紫苏叶等成分可解表化湿。对暑湿感冒伴恶心腹泻有效,服药期间应避免滋补类中药。
用于水湿内停型寒湿,含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材。改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症状,长期服用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寒湿体质日常需注意保暖避湿,饮食可适量添加生姜、肉桂等温性调料,避免生冷瓜果。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阳气升发,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急性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