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癌症骨转移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夜间加重、活动后加剧等特点。疼痛特点与转移部位、骨质破坏程度及神经压迫等因素相关,具体表现为局部固定痛、病理性骨折风险增高、神经根性放射痛等。
骨转移疼痛多为深部持续性钝痛,与肿瘤细胞刺激骨膜神经末梢有关。疼痛初期可能间歇性发作,随骨质破坏进展逐渐转为持续存在,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成骨性转移疼痛相对较轻,肺癌等溶骨性转移疼痛更为剧烈。
约60%患者出现静息状态尤其是夜间疼痛加重,可能与体位改变导致骨内压变化有关。平卧时椎体转移灶压力增加,夜间褪黑素水平下降致痛阈降低也是诱因。这种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普通腰背痛鉴别。
负重或体位变动时疼痛明显加重是典型特点。脊柱转移患者翻身、起床时疼痛剧烈,四肢骨转移则表现为行走或承重时痛感倍增。这种机械性疼痛提示骨质结构不稳定,需警惕病理性骨折风险。
椎体转移易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产生放射性刺痛、灼烧感或麻木。颈椎转移可引发上肢放电样疼痛,腰椎转移多表现为下肢放射痛。这类疼痛常伴有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属于肿瘤急症需立即干预。
病理性骨折是骨转移最严重的疼痛类型,表现为突发撕裂样剧痛伴功能障碍。肋骨转移骨折可出现呼吸痛,股骨颈骨折导致无法站立。这种疼痛通常需要急诊固定手术联合强效镇痛。
癌症骨转移患者需保持适度活动预防骨质疏松,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及钙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鱼类是优选。疼痛管理以外,心理疏导和家属陪伴对改善生活质量同样重要,建议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