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稀,肚子咕噜噜响,大便水状

陈勇 副主任医师

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拉稀、肚子咕噜噜响、大便水状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调节肠道菌群、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

进食生冷、辛辣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多。症状较轻时可饮用温盐水补充电解质,避免油腻食物,选择米汤、馒头等易消化食物。若伴有呕吐或发热需就医排除食物中毒。

2、肠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常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大肠杆菌感染。症状包括水样便伴肠鸣音亢进,严重时出现脱水。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或抗生素治疗。

3、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可能导致渗透性腹泻,肠道产气增多引发肠鸣。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暂时回避牛奶、小麦等可疑食物,必要时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症状持续需排查乳糜泻等疾病。

4、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肠道功能紊乱可能破坏菌群平衡,表现为腹胀、腹泻与肠鸣音活跃。可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5、肠易激综合征:

精神压力或内脏高敏感性可能诱发功能性肠病,腹泻型患者常出现腹痛后排水样便。建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规律作息,必要时使用解痉药或肠道调节剂。

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每日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1000-1500毫升。饮食选择低渣流质如藕粉、小米粥,逐步过渡至低脂少纤维饮食。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症状超过3天不缓解,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量食用苹果泥、山药等收敛性食物,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