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朵长包伴按压痛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外耳道炎、淋巴结炎或耳部疖肿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软膏、切开引流、口服消炎药或红外线照射等方式治疗。
耳部毛囊细菌感染导致红肿硬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表现为局部发红发热,触碰疼痛明显。初期可用碘伏消毒,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若形成脓头需避免挤压,由医生无菌操作排脓。
耳部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肿,继发感染时出现压痛。囊肿质地较硬,表面皮肤可能发亮。未感染时可观察,合并感染需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反复发作或体积较大者需手术完整切除囊壁。
外耳道皮肤炎症扩散至耳廓,多与掏耳损伤或污水入耳有关。伴随耳道瘙痒、渗出,耳屏按压痛显著。治疗需清洁耳道后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严重者联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耳周淋巴结对抗邻近组织炎症时肿大疼痛,常见于咽喉或口腔感染后。包块多位于耳垂下方,活动度好。需治疗原发感染灶,淋巴结处可敷贴消肿膏药,配合布洛芬缓解疼痛。
耳廓软骨部毛囊深部感染形成疖肿,疼痛剧烈且易复发。初期表现为硬结,逐渐软化形成脓栓。早期可用鱼石脂软膏拔脓,成熟后需纵向切开引流,避免横向切口导致耳廓变形。
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频繁掏耳或佩戴不透气耳机。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耳部出现进行性肿大、持续发热或听力下降时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尤需警惕恶性外耳道炎可能。恢复期间可每日热敷患处两次,每次15分钟促进炎症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