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肠胃炎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肠道休息、预防脱水等方式缓解。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急性肠胃炎患者容易出现呕吐腹泻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儿童和老年人更需警惕脱水风险,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发病初期建议短暂禁食4-6小时,缓解期选择低脂低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可减轻肠道负担,避免辛辣刺激、高糖高脂食物加重症状。少食多餐有助于营养吸收。
细菌性肠胃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双歧杆菌制剂能调节肠道菌群。止吐药和止泻药需谨慎使用,可能掩盖病情。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肠道蠕动。腹部保暖可缓解痉挛性疼痛,热敷或轻柔按摩有助于减轻不适。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待症状完全缓解后再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每15-20分钟少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保持尿量正常。观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等脱水体征,婴幼儿需监测前囟门情况。呕吐严重者可尝试含服冰块或少量多次喂水。
恢复期应继续清淡饮食2-3天,逐步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避免生冷食物和酒精刺激,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进食变质食物,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