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蛋白尿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出现过量蛋白质的现象,主要由长期高血糖损害肾脏滤过功能引起。糖尿病蛋白尿可能由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肾小球损伤、遗传因素、炎症反应等原因导致,可通过控制血糖、降压治疗、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蛋白质漏入尿液。需通过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胰岛素治疗稳定血糖,同时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高血压加剧肾小球内压力,加速蛋白尿进展。常用降压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目标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后期出现结构破坏。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堆积、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水肿、夜尿增多等症状。
部分患者存在ACE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倾向,更易出现肾脏损害。此类人群需更严格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早期发现肾损伤迹象。
高血糖环境下炎症因子如TNF-α异常激活,加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可能与尿中β2微球蛋白升高、肾小管功能受损等症状相关。
糖尿病蛋白尿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内,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眼底检查,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感染,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以维持正常代谢。出现明显浮肿或尿量减少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