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透析患者生存期通常为3-5年,实际生存时间受到血糖控制水平、心血管并发症、营养状态、透析充分性、原发病进展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加速血管病变和器官损伤,透析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可能加重血糖波动,需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调整降糖方案,避免低血糖事件。
约60%透析患者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是主要死因。动脉钙化、左心室肥厚等病变与尿毒症毒素蓄积有关,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冠脉评估,必要时采用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干预。
蛋白质能量消耗综合征常见于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提示预后不良。需保证每日1.2g/kg优质蛋白摄入,配合α-酮酸制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避免严格限钾导致营养不良。
Kt/V值低于1.2提示透析不充分,会加速尿毒症并发症。血液透析患者应注意动静脉瘘维护,腹膜透析患者需预防腹膜炎,残余肾功能每下降1ml/min/1.73m²,死亡风险增加3%。
糖尿病肾病进入终末期后仍会持续恶化,合并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者预后更差。微量白蛋白尿每增加10mg/g,心血管死亡率上升5%,需强化多靶点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糖尿病透析患者应建立个体化管理方案,每日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每周记录干体重波动。饮食采用低磷优质蛋白模式,限制加工食品摄入,适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运动选择太极拳、步行等低强度有氧活动,避免跌倒风险。心理方面需接受专业疏导缓解治疗压力,家属应参与照护培训。定期复查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等尿毒症毒素指标,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