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和增殖期三个阶段,主要与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短、血压波动、血脂异常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1、非增殖期:

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点和硬性渗出,属于早期病变。此阶段与长期高血糖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或无症状。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治疗以控制血糖血压为主,可联合羟苯磺酸钙改善微循环。

2、增殖前期:

出现棉絮斑、静脉串珠样改变等视网膜缺血征象。此时视网膜毛细血管广泛闭塞,可能伴随视力明显下降。需每3个月复查眼底,除基础治疗外可考虑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预防进展。

3、增殖期:

特征为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殖,易引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相关,患者常见突发视力丧失。需紧急行全视网膜光凝或玻璃体切割手术,同时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4、影响因素:

血糖波动会加速病变进展,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风险增加30%。合并高血压可使视网膜出血风险倍增,收缩压应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病程超过15年的患者中50%会出现眼底病变。

5、监测要点:

1型糖尿病确诊5年内需首次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确诊即应筛查。建议使用免散瞳眼底相机每年检查,妊娠糖尿病患者每妊娠期复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早期发现黄斑水肿。

糖尿病患者需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搭配如燕麦糙米搭配深色蔬菜。严格戒烟并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补充叶黄素和锌元素有助于视网膜保护。出现飞蚊症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就诊,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摇头等可能诱发玻璃体出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