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脑出血昏迷不醒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老人脑出血昏迷不醒可能由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破裂、抗凝药物使用不当、脑淀粉样血管病、外伤性脑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压、手术清除血肿、停用抗凝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高血压性脑出血: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破裂,血液渗入脑实质形成血肿压迫神经组织。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CT检查可见基底节区高密度影。急性期需静脉使用乌拉地尔等降压药物,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必要时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

2、脑血管畸形破裂: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在血压波动时易破裂出血,常见于脑叶部位。患者多有癫痫发作史,影像学可见异常血管团。急诊处理需进行脑血管造影评估,符合指征者可行介入栓塞治疗或显微外科切除术,术后需监测再出血风险。

3、抗凝药物使用不当:

心房颤动患者过量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时,可能引发自发性脑出血。实验室检查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升高。应立即停用抗凝剂并静脉注射维生素K拮抗,严重者可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后续需调整抗凝方案。

4、脑淀粉样血管病:

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脑血管脆性增加,多见于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出血好发于脑皮质,常表现为反复多灶性出血。目前以控制脑水肿、预防癫痫发作等对症治疗为主,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5、外伤性脑损伤:

跌倒等意外事故造成颅骨骨折或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进行性增大可导致意识障碍。急诊CT能明确损伤范围,急性期需去骨瓣减压清除血肿,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长期需预防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昏迷患者护理需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床头抬高30度降低颅内压。鼻饲营养应选择低盐高蛋白配方,每日热量维持在25-30千卡/公斤体重。康复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防止关节挛缩,家属可播放熟悉音乐刺激听觉通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出现发热或瞳孔不等大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