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考试前紧张心慌可通过深呼吸训练、积极心理暗示、合理时间规划、适度运动放松、必要时药物辅助等方式缓解。这种情况通常由压力激素分泌增加、过度自我要求、睡眠不足、准备不充分、既往焦虑倾向等原因引起。
腹式呼吸能激活副交感神经,快速降低心率。具体操作时采用4-7-8呼吸法:用4秒缓慢吸气,屏息7秒,再用8秒完全呼出。每日练习3-5次可形成条件反射,在紧张时自动启动放松反应。研究显示规律呼吸训练可使皮质醇水平下降30%。
通过认知重构改变灾难化思维,用"我已充分准备"替代"我肯定考砸"等消极念头。可制作鼓励便签贴在显眼处,考前反复默念正向语句。大脑接收积极信号后会减少杏仁核过度激活,从而降低躯体化症状出现概率。
提前两周制定分段复习计划,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可完成的小任务。使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学习后休息5分钟,避免熬夜突击。充足准备能提升掌控感,研究证实规律作息者考试焦虑量表得分降低42%。
考前48小时进行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瑜伽。运动时分泌的内啡肽可对抗压力激素,每次30分钟即能显著改善情绪。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消耗体能,运动后配合热水浴效果更佳。
严重焦虑者可短期使用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或遵医嘱服用低剂量劳拉西泮。中成药如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对轻中度紧张有效。所有药物需提前试用观察反应,禁止考试当日首次服用。
考前一周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燕麦等食物促进血清素合成。每日保证7小时睡眠,睡前1小时避免电子设备。可准备薄荷精油、耳塞等减压工具包。若出现持续心悸、手抖等严重症状,建议至心理科进行专业评估。建立"考试只是人生节点"的长期认知,比临时应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