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治疗打呼噜的药物主要有乙酰唑胺、莫达非尼和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打呼噜可能与鼻腔阻塞、肌肉松弛、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睡眠时呼吸音粗重、间歇性呼吸暂停等症状。
乙酰唑胺是一种碳酸酐酶抑制剂,通过减少脑脊液生成和调节呼吸中枢,改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打呼噜。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出现手脚麻木、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莫达非尼属于中枢兴奋剂,适用于嗜睡症伴随的打呼噜症状,能提高日间警觉性。但可能引发头痛、焦虑等反应,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不可长期依赖。
氟替卡松作为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导致的鼻腔黏膜水肿,缓解因鼻塞引发的打呼噜。需规律使用1-2周见效,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鼻腔干燥或出血。
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等结构异常会导致通气不畅,引发振动性打呼噜。伴随症状包括张口呼吸、晨起咽干,可通过鼻内镜检查和睡眠监测评估严重程度。
酒精、镇静类药物或衰老引起的咽喉肌张力下降,会使软腭和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典型表现为睡眠中鼾声突然中断,可能伴随血氧饱和度下降,需通过睡眠体位调整改善。
除药物治疗外,建议控制体重至BMI<24,侧卧睡眠减少舌后坠风险。避免睡前饮酒或服用镇静药物,使用加湿器保持卧室空气湿润。若每周出现3次以上呼吸暂停或日间严重嗜睡,需及时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日常可练习吹奏乐器锻炼咽喉肌肉,减少高脂饮食以降低上呼吸道脂肪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