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灌肠治疗可作为盆腔炎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局部炎症控制,常与抗生素、物理治疗联合使用。灌肠药物多选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黄散、红藤汤或抗生素溶液,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病灶。
金黄散等中药制剂灌肠可缓解慢性盆腔炎引起的下腹坠痛。中药成分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粘连。需注意中药过敏者禁用,灌肠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
甲硝唑溶液灌肠对厌氧菌感染型盆腔炎效果显著。直肠给药可使药物高浓度聚集于盆腔,但需配合全身抗生素使用。灌肠前需排除肠梗阻等禁忌症,操作需由医护人员执行。
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可增强消炎效果。物理治疗能改善盆腔微循环,促进药物吸收,适用于病程超过3个月的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期需先控制感染后再考虑联合治疗。
肠穿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禁止灌肠治疗。月经期、妊娠期妇女需谨慎,灌肠可能刺激子宫收缩。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直肠黏膜损伤,出现便血需立即停用。
灌肠治疗需持续2-3个疗程10天/疗程观察效果。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盆腔B超,若白细胞持续升高或形成输卵管脓肿,需考虑手术治疗。
盆腔炎患者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推荐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适度进行盆腔肌群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持会阴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等急性症状,需立即就医静脉抗生素治疗。慢性患者可每周2-3次温水坐浴缓解不适,水温不宜超过40℃以免加重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