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通过四联疗法、铋剂疗法、益生菌辅助等方式治疗,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感染通常由共餐传播、胃黏膜损伤、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标准治疗方案包含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及铋剂。该方案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杀灭细菌和修复胃黏膜协同作用,根除率可达85%以上。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完成14天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枸橼酸铋钾等铋剂能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同时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代谢酶活性。适用于对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常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等副作用,属正常药物代谢现象。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抗生素引起的腹泻等不良反应。建议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益生菌被误杀。临床研究显示辅助使用益生菌能提高根除率5%-10%。
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生成氨,刺激胃黏膜引发持续隐痛或灼痛,多发生于餐后1-2小时。疼痛可能与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有关,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
幽门螺旋杆菌破坏胃酸分泌调节机制,导致胃酸过多引发反流。患者常出现饭后打嗝、喉咙灼烧感,夜间症状加重可能诱发反流性食管炎。碳13呼气试验可检测细菌活性程度。
治疗期间需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餐具定期煮沸消毒。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戒烟限酒有助于黏膜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可促进溃疡愈合。完成治疗后4-8周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日常可通过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