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月经量少有血块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贫血、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治疗、营养补充、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长期压力或作息紊乱会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表现为经血混合未完全脱落的组织形成血块。需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临床常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造成基底层内膜受损,再生功能下降导致经量减少,局部凝血异常形成黑色血块。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损伤可通过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促进内膜修复。
铁元素缺乏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机体代偿性减少月经出血,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凝结成块。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可确诊,建议配合琥珀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改善造血功能。
肌壁间肌瘤压迫宫腔会减少子宫内膜面积,同时影响子宫收缩力,经血滞留形成血块。超声检查能发现直径>1cm的肌瘤,症状明显者可选择肌瘤剔除术或聚焦超声治疗。
高雄激素血症导致稀发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增生不均,脱落时出现不规则出血伴血块。诊断需结合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常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整周期。
建议日常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经期避免剧烈运动,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若伴随严重痛经或血块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需进行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筛查排除恶性病变。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体重指数超过24者需控制体脂率以改善代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