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盆腔炎疼痛与腰痛在位置、性质及伴随症状上存在明显差异。盆腔炎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或双侧,呈持续性钝痛或坠痛,常伴随发热、异常分泌物;腰痛则集中于腰骶部,多为酸痛或僵痛,与肌肉劳损、腰椎病变相关。主要区别包括疼痛定位、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疾病关联性及缓解方式。
盆腔炎疼痛集中于耻骨联合上方至脐部之间的下腹区域,可能向大腿内侧放射,与盆腔内脏器子宫、输卵管等炎症刺激相关。腰痛则发生在腰椎至骶骨区域,可向臀部或下肢延伸,多源于腰肌、骨骼或神经病变。通过触诊可初步鉴别:盆腔炎压痛点在麦氏点或子宫附件区,腰痛压痛点位于竖脊肌或腰椎棘突旁。
盆腔炎疼痛常因性生活、经期或抵抗力下降加重,与细菌上行感染有关。腰痛多由久坐、弯腰搬运重物等机械性负荷诱发,少数因泌尿系结石或妇科肿瘤转移导致。盆腔炎患者可能有近期宫腔操作史,而腰痛患者常见腰椎退变或职业性劳损病史。
盆腔炎多合并发热、阴道脓性分泌物、排尿灼热感等感染征象,严重者出现寒战高热。腰痛常伴随下肢麻木腰椎间盘突出、晨僵强直性脊柱炎或血尿肾结石。盆腔炎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腰痛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腰椎间盘膨出或骨质增生。
盆腔炎属于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需抗生素治疗以防不孕等后遗症。腰痛多为运动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少数由盆腔炎蔓延至腰骶神经引起。急性盆腔炎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盆腔痛,而机械性腰痛通过理疗多可缓解。
盆腔炎疼痛需规范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热敷仅暂时缓解。腰痛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牵引或核心肌群锻炼改善。盆腔炎患者应避免性生活至炎症消退,腰痛患者需纠正不良姿势。
盆腔炎患者建议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盆腔充血。腰痛人群可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强化腰背肌,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腰椎压力。两类疼痛均需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盆腔炎发热或腰痛伴下肢无力时应立即就医。慢性盆腔炎可配合超短波物理治疗,顽固性腰痛需排除脊柱肿瘤或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