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盆腔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后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是盆腔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甲硝唑等,严重感染可能需要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若合并性传播疾病,需伴侣同步治疗。
超短波、微波等热疗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粘连和疼痛,通常需10-1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需避免经期和急性感染期操作,配合药物使用效果更佳。
中医辨证多属湿热瘀结,可选用金刚藤胶囊、妇炎康片等中成药,或桂枝茯苓丸加减汤剂。中药灌肠可直接作用于盆腔,对慢性炎症效果显著。需在医师指导下坚持用药2-3个月经周期。
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需行腹腔镜引流,严重者可能需附件切除。宫腔粘连可行宫腔镜分离术,术后放置防粘连材料。手术适应症包括药物治疗无效、脓肿破裂风险、不孕症探查等情况。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日常保持外阴清洁,经期勤换卫生用品。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长期久坐者需每小时活动,避免盆腔充血。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
盆腔炎患者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穿紧身裤。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每日温水坐浴10分钟缓解不适。饮食推荐冬瓜、薏仁等利湿食材,忌辛辣刺激。治疗期间监测体温和分泌物变化,若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需及时复诊。慢性患者可尝试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辅助调理,但需避开急性发作期。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