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有何症状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早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主要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皮疹、咽痛、肌肉关节痛、头痛等表现。

1、急性感染:

约50%-90%的感染者在病毒侵入后2-4周出现急性HIV感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持续1-2周的发热,体温可达38-40℃,伴有夜间盗汗。发热通常为不规则热型,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此时血液中病毒载量极高,具有强传染性。

2、皮疹表现:

30%-50%的早期感染者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多见于躯干和面部。皮疹通常不痛不痒,持续1-2周自行消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口腔或生殖器黏膜溃疡。这种皮疹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

3、淋巴结肿大:

70%以上的早期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最为明显。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多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可活动,无压痛。这种症状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

4、咽炎症状: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咽部炎症表现,包括咽痛、吞咽困难等。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可能肿大。这些症状与EB病毒感染相似,但对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3、全身症状:

常见全身不适包括明显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肌肉关节痛多呈游走性,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这些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

出现上述症状且有高危行为史者建议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后检测结果更准确。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确诊后需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