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斌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感冒时流鼻涕主要由病毒感染引发鼻黏膜炎症反应所致,常见原因有鼻腔防御机制激活、炎症介质释放、继发细菌感染、过敏体质影响及环境刺激因素。
鼻黏膜上皮细胞在病毒侵袭时会分泌大量黏液,通过物理冲刷作用清除病原体。这种生理性反应导致鼻涕量增加,初期多为清涕,属于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保持鼻腔湿润可缓解症状,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感冒病毒刺激鼻黏膜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亢进。该过程会持续3-5天,鼻涕可能逐渐变稠。布洛芬等抗炎药物可减轻反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约30%感冒患者会继发细菌性鼻窦炎,表现为黄绿色脓涕伴面部压痛。这种情况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相关。出现持续脓涕超过10天需考虑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过敏性鼻炎患者感冒时症状往往加重,表现为阵发性喷嚏伴大量水样涕。这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有关,鼻腔检查可见黏膜苍白水肿。可配合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干燥空气、冷风或粉尘会加剧鼻黏膜刺激症状。冬季室内供暖导致湿度低于30%时,鼻涕分泌量可能增加2-3倍。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避免接触香烟等刺激性气体。
感冒期间建议每日饮用2000毫升温水,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鼻腔护理可每日2-3次生理盐水喷雾,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减少鼻塞。若出现持续发热、脓涕带血或头痛超过两周,需排除鼻窦炎等并发症并及时耳鼻喉科就诊。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冷水洗脸能增强鼻黏膜抵抗力,降低感冒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