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热感冒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服用解热镇痛药、使用抗组胺药、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热感冒通常由暑湿侵袭、免疫力下降、病毒或细菌感染、环境温度骤变、体质虚弱等原因引起。
补充水分可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促进新陈代谢。建议每日饮用温水2000毫升以上,可适当加入淡盐水或柠檬片。大量排汗后需及时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引发的头痛、乏力等症状。
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每次10-15分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儿童可贴退热贴。保持室温25℃左右,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通过蒸发散热调节体温。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发热和肌肉酸痛。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儿童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阻断组胺受体,改善打喷嚏、流涕等过敏样症状。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驾驶前避免服用。合并哮喘者需配合支气管扩张剂使用。
藿香正气制剂可化湿解表,适用于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者。银翘散适合咽喉肿痛症状,板蓝根冲剂对病毒性感冒有效。刮痧大椎穴或服用三伏贴也有辅助疗效。
治疗期间需保持充足睡眠,每日保证7-8小时休息。饮食选择绿豆粥、冬瓜汤等清热食材,避免辛辣油腻。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出汗后及时擦干。空调房间温度不宜低于26℃,外出注意防晒。若持续高热3天不退或出现意识模糊、严重呕吐需立即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出现症状建议尽早就诊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