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74岁老人血压110/60毫米汞柱属于正常偏低范围,通常不诊断为低血压。血压水平主要与血管弹性、血容量、自主神经调节、慢性疾病及药物使用等因素相关。
老年人血管弹性自然减退,收缩压可能轻度升高而舒张压相对降低,110/60毫米汞柱的血压在老年群体中属于常见生理现象。若无头晕、乏力等低灌注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干预。
饮水不足、腹泻或过度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血压偏低。建议监测24小时尿量,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合并心衰患者需遵医嘱调整。
老年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下降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卧位转立位时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坐起30秒后再站立。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血压偏低,通常伴随怕冷、皮肤色素沉着等特征性表现。需通过甲状腺功能、皮质醇检测等明确诊断。
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抗帕金森药如多巴丝肼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建议定期复查血压,避免联合使用多种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
建议日常增加膳食中钠盐摄入至每日5-6克高血压患者除外,穿着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血管调节功能。若出现反复晕厥、认知功能下降或血压持续低于90/60毫米汞柱,需及时心内科就诊排除病理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