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郑丽华 主任医师

郑丽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肠梗阻在中医称为"肠结",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便秘和肠鸣音异常,治疗可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管理、运动疗法和情志调节等方法。

1、腹痛腹胀:

肠梗阻早期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随着病情发展转为持续性胀痛。中医认为这与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有关,常见于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轻度可尝试热敷腹部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2、呕吐反胃:

梗阻加重时会出现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呕出粪样物。中医辨证多属胃气上逆,可能与寒邪内侵或湿热蕴结有关。生姜片含服可暂时止呕,频繁呕吐需禁食并就医。

3、排便异常:

完全性梗阻表现为排便排气停止,不完全梗阻可能有少量排便。中医认为这是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常见于老年气虚或术后患者。可尝试按摩天枢穴促进肠蠕动,无效者需医疗干预。

4、肠鸣变化:

早期肠鸣音亢进呈气过水声,后期肠鸣减弱或消失。中医通过听肠鸣辨病性,高调肠鸣多属气滞,低沉肠鸣常见于血瘀。艾灸神阙穴可能改善症状,但机械性梗阻需解除病因。

5、全身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发热甚至休克。中医认为这是毒邪内陷、阴阳离决的危象,多因治疗延误导致。此时必须立即住院治疗,中西医结合抢救。

中医治疗肠梗阻强调"六腑以通为用",急性期以大承气汤等峻下热结,缓解期用健脾理气方调理。饮食需遵循"病时禁食,缓时流质"原则,推荐萝卜汤、山楂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情志方面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忧思伤脾。若保守治疗12小时无效,或出现腹膜刺激征、持续高热等危象,应立即手术干预。日常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细嚼慢咽,腹部术后患者要早期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