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中医治疗阴道炎主要通过清热利湿、调理气血、扶正祛邪等方法,常用方式包括中药内服、外洗、针灸及饮食调理。具体治疗需结合湿热下注、脾虚湿盛、肝肾阴虚等证型辨证施治。
针对湿热型阴道炎,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含龙胆草、黄芩等成分;脾虚湿盛型可选完带汤,含白术、山药等健脾化湿药物;肝肾阴虚型常用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中药需由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具,避免自行用药。
苦参、黄柏、蛇床子等煎汤熏洗可缓解外阴瘙痒,通过局部清热燥湿发挥作用。需注意药液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黏膜。合并皮肤破损者慎用刺激性药物。
选取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调节任带二脉,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配合艾灸可增强温通效果。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避免经期施针。
湿热证需忌食辛辣油腻,推荐赤小豆薏米粥;脾虚者宜食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阴虚者可食用银耳、百合滋阴。避免生冷甜腻食物加重湿浊。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过度冲洗破坏菌群平衡,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情绪调节可通过八段锦、冥想缓解肝郁气滞。
中医强调治疗期间需禁食海鲜发物及辛辣刺激食物,规律作息以增强正气。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后擦干,避免穿紧身裤局部闷热。可配合按压三阴交穴每日2次,每次5分钟辅助治疗。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合并发热、脓性分泌物等急症表现应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治疗周期通常需2-3个月经周期,愈后需巩固调理1个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