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低钾血症静脉补钾速度通常控制在每小时10-20毫摩尔,具体速度需根据血钾水平、尿量、心脏功能及临床表现调整。
血钾浓度是决定补钾速度的核心指标。当血钾低于2.5毫摩尔/升时需紧急处理,初始速度可提升至每小时20-40毫摩尔;血钾在2.5-3.5毫摩尔/升时维持每小时10-20毫摩尔;接近正常范围后降至每小时5-10毫摩尔。需每2-4小时监测血钾,避免矫枉过正导致高钾血症。
补钾前必须确认尿量>30毫升/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钾离子主要通过尿液排泄,尿量不足可能引发血钾蓄积。对于少尿或无尿患者,需先纠正血容量或肾功能异常,待尿量恢复后再谨慎补钾,速度不超过每小时10毫摩尔。
合并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者需严格控制补钾速度。低钾血症易诱发室性早搏、尖端扭转型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但补钾过快可能加重传导阻滞。建议持续心电监护,速度维持在每小时10毫摩尔以下,同时配合镁剂补充。
外周静脉补钾时氯化钾浓度不超过40毫摩尔/升即0.3%溶液,中心静脉可提高至60毫摩尔/升。高浓度钾溶液可能引发静脉炎和局部疼痛,需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匀速输注,避免直接推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周期性麻痹等特殊情况需个体化调整。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移,补钾速度应减半;而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需快速补钾至每小时30毫摩尔,同时监测肌力恢复情况。
静脉补钾期间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肌力、腱反射及肠鸣音变化。建议同步口服补钾制剂如氯化钾缓释片,逐步过渡至饮食补钾,多摄入香蕉、橙子、菠菜等富钾食物。对于需长期补钾者,应排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等病因,避免单纯对症处理。运动后大量出汗时需适量补充含电解质饮料,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高钾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