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支原体感染可通过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配合休息、增强免疫力等方式缓解。支原体感染通常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环境污染、慢性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以及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支原体蛋白质合成,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儿童及孕妇需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哺乳期女性用药期间应暂停母乳喂养。
急性期需保证每日8小时以上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卧床休息可降低机体耗氧量,减轻咳嗽、乏力等症状。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胸闷气促为度,有助于呼吸道纤毛功能恢复。
每日补充维生素C 200-300毫克,锌元素15毫克,可通过柑橘类水果和牡蛎等食物获取。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维持呼吸道黏膜完整性。长期免疫力低下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混合感染。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支原体在干燥环境中存活不超过3小时。家庭成员出现发热咳嗽时应分餐,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期间需监测血压波动,哮喘患者需备好应急吸入药物。
支原体感染恢复期建议每日饮用1.5-2升温水,食用百合银耳羹等润肺食物。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日2次每次10分钟。三个月内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冬季外出佩戴口罩。症状消失后仍需完成规定疗程用药,防止复发和耐药性产生。合并持续高热、血痰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复查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