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肛门痒可能由蛲虫感染、局部皮肤炎症、过敏反应、卫生习惯不良或肛周湿疹引起,可通过驱虫治疗、外用药物、避免过敏原、改善卫生习惯等方式缓解。
蛲虫感染是儿童肛门瘙痒最常见原因,雌虫夜间在肛周产卵会引发剧烈瘙痒。患儿可能伴随夜间哭闹、睡眠不安,肛周可见白色线状虫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驱虫药物,家庭成员需同步治疗,床单衣物需高温消毒。
粪便残留刺激或过度擦拭可能导致肛周皮肤屏障受损,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肛周皮肤发红、脱屑,可能伴随灼热感。建议排便后用温水清洗,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
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或洗涤剂过敏可能引起肛周皮肤变态反应。典型表现为瘙痒伴红色丘疹,可能合并腹泻或呕吐症状。需排查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过敏源检测,更换低敏配方的洗护用品。
不及时更换尿布、内裤或便后清洁不彻底会导致粪便残留刺激。建议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每2-3小时检查尿布情况,便后使用温水冲洗并用柔软毛巾拍干,避免用力擦拭。
慢性摩擦或长期潮湿环境可能诱发非感染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增厚、苔藓样变。需保持患处干燥,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需皮肤科就诊。
日常应注意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选择无香料添加的温和沐浴露。饮食上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南瓜、燕麦等食物预防便秘,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衣物宜选用纯棉材质并单独洗涤,阳光下暴晒杀菌。若瘙痒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肛周破溃、渗液,需及时就医排除真菌感染等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