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怎么办

王晏美 主任医师

王晏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肠镜检查通常在出现便血、慢性腹泻、腹部包块、家族肠癌史及40岁以上人群筛查时建议进行,可通过调整饮食、肠道准备、镇静麻醉、内镜下治疗及病理活检等方式完成。肠镜可能由肠道炎症、息肉肿瘤、遗传因素、年龄增长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1、便血:

鲜红或暗红色血便持续超过两周需肠镜检查,可能由痔疮、肠息肉或结直肠癌导致。检查前需低渣饮食3天,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检查中可能发现出血灶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活检。

2、慢性腹泻:

持续超过4周的排便次数增多伴黏液便,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肠易激综合征有关。检查前需停用抗凝药,通过肠镜观察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病变,必要时取组织送病理明确诊断。

3、腹部包块:

体检或影像学发现肠道占位性病变时,肠镜可直观判断肿块位置、大小及性质。常见于结肠癌、肠道间质瘤等,检查中可同步进行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或直接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4、家族肠癌史: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史者,建议40岁起每5年筛查。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需更早启动监测,肠镜能发现早期癌变病灶,及时行内镜下剥离术可阻断癌变进程。

5、年龄筛查:

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建议首次肠镜筛查,50岁后每5-10年定期复查。随着年龄增长,肠黏膜上皮异型增生风险增加,通过肠镜检出腺瘤的切除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76%-90%。

肠镜检查前后需保持低纤维饮食,避免坚果、粗粮等难消化食物。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车及高空作业,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日常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并降低肠癌风险。长期吸烟饮酒者应戒除不良习惯,50岁以上人群可考虑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