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播,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通过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健康人体内。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都可能造成传播。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但直接接触新鲜血液仍有较高感染风险。
感染HIV的孕妇可能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哺乳期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未经干预的母婴传播率可达15-45%,通过抗病毒治疗可降至1%以下。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因针刺伤等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及时使用阻断药物可显著降低感染几率,7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
唾液、汗液、泪液等体液病毒含量极低,一般不会造成传播。但口腔有溃疡或牙龈出血时,深吻可能存在理论上的传播风险。
预防艾滋病需避免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防护规范。疑似暴露后应及时检测,必要时进行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过规范治疗,体内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水平时,基本不会通过性行为传播病毒。全社会应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共同营造科学防治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