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什么病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病因包括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医源性种植及体腔上皮化生,典型症状为进行性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及不孕。

1、经血逆流: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种植在卵巢、输卵管等部位形成异位病灶。这类患者需通过腹腔镜确诊,治疗可选用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

2、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未能清除逆流的子宫内膜细胞。患者常伴有CA125升高,可表现为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临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3、遗传倾向:

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率增高7-10倍,可能与特定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巧克力囊肿,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内膜样囊肿,治疗需结合年龄和生育需求制定个体化方案。

4、医源性种植:

剖宫产等手术可能将子宫内膜细胞带至腹壁切口,形成术后瘢痕内膜异位症。典型表现为切口处周期性肿痛,确诊需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术后药物抑制复发。

5、体腔上皮化生:

胚胎期残留的体腔上皮可能分化成子宫内膜样组织,多发生在直肠阴道隔等深部位置。这类病灶常浸润肠道或输尿管,需磁共振评估范围,必要时行多学科联合手术。

建议患者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等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高脂饮食减少雌激素合成。可适量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抗炎食物摄入,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妇科检查至关重要,尤其出现持续盆腔疼痛或不孕时应尽早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骨密度,术后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跟踪复发情况。